理解 Joule Thief 电路的工作原理
理解 Joule Thief 电路
我引用自 Wikipedia(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Joule_thief):
... 这种自激/正反馈过程几乎立即将晶体管尽可能地打开(使其进入饱和区),使集电极-发射极路径看起来基本上像一个闭合开关(因为 VCE 仅约为 0.1 伏,假设基极电流足够高)。
参考这个原理图:
我的问题是:晶体管如何进入饱和区?如果晶体管处于该区域,则意味着 Vce 将在 0.4 V 左右。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在初级线圈上将有 Vcc-0.4(假设 Vcc=1.5V,则为 1.5-0.4=1.1 V),并且由于低线圈电阻(对于此电路的典型自制环形变压器,低于 1 欧姆),Ic 电流应该过高(对于 0.7 欧姆的线圈电阻,它应该是 I=V/R=1.1/0.07=15.71 A)。
变压器的铁芯饱和,从而初级线圈不会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任何电压(因此晶体管将被迫关闭),难道不是更可能发生的情况吗?
答案 2
排序方式:重置为默认值
最高分(默认) 日期修改(最新) 日期创建(最旧)
这里是被讨论的电路:
为了理解它的工作原理,请考虑一个完整周期内的每个工作阶段。
让我们从所有设备都关闭并新接通电源开始。晶体管关闭,因此没有集电极电流。但是,存在一个电流路径,通过电阻器、变压器次级(左侧线圈)和晶体管的基极。这会打开晶体管,至少在某种程度上。
晶体管的打开使初级线圈(变压器的右侧线圈)的底侧电压低于电源电压。此时,初级线圈主要表现为电感器,因此电流随时间线性增加。
这种流出初级线圈点端 (dot end) 的电流变化会导致次级线圈尝试使电流流入其点端。通过次级线圈的额外电流也意味着更多的基极电流,因为两者是串联的。更多的基极电流意味着晶体管更难打开,这会导致更多的电流通过初级线圈,从而导致更多的基极电流,从而使晶体管更难打开,等等。
由于这种正反馈,晶体管被打开得如此之大,以至于其集电极电压无法再降低,通常约为 200 mV。这称为 saturation(饱和)。此时,晶体管 C-E 看起来像一个闭合的开关,只是饱和电压很小。
由于施加到初级线圈上的电压是电源电压减去饱和电压,因此其电流理想地呈线性增加。但是,它不能无限期地这样做。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之一:由于初级绕组固有的等效串联电阻,电流趋于平稳,或者变压器铁芯发生磁饱和。无论哪种方式,次级线圈都不会被驱动来产生更高的电流。由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场的 change(变化),因此次级线圈完全停止提供额外的基极驱动。
现在,正反馈迅速关闭晶体管。最初,当磁场趋于平稳时,次级线圈不再提供额外的基极驱动,基极电流仅允许电阻器通过。这不足以维持相同的集电极电流,因此晶体管开始稍微关闭。这现在降低了磁场。次级线圈现在主动地反对电阻器提供的基极驱动。晶体管允许的电流更少,这会导致更主动的负基极驱动,从而导致更少的集电极电流,等等。
由于这种正反馈,晶体管会迅速硬关闭。现在,初级线圈就像一个电感器。它的电流不能立即关闭。电感器会产生任何必要的电压,以瞬间保持相同的电流。电压迅速升高,当达到 LED 正向电压时,电流流过 LED,电压大致保持不变。
现在,电感器两端有反向电压,因此通过它的电流会减小。最终变为 0,磁场停止变化,次级线圈停止对抗通过电阻器的电流,并且我们回到了首次施加电源时的状态。
-
电池的内阻也会导致晶体管关闭。
-
这是对我来说,唯一能真正理解 Joule Thief 电路的解释。 关键点在于,如果没有次级线圈的累加效应,晶体管获得的基极电流不足以饱和,因此通过的集电极-发射极电流不如其他情况。 一旦铁芯饱和,次级抽头的累加效应就会减弱。
是的,在正反馈的帮助下,晶体管几乎立即饱和。线圈电流线性上升,直到它也饱和,从而消除了基极驱动并切断了晶体管。此时,存储在线圈中的能量被倾倒到 LED 中。但是,一旦能量耗尽,磁场就会崩溃,基极驱动返回,循环重新开始。
- 那么为什么 Wikipedia 说,当变压器铁芯的饱和发生在晶体管饱和之前时,晶体管会饱和?
- 线圈的电感会减缓集电极电流的上升速率。 晶体管的开启速度比这快得多。
- 我终于明白了! 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。 谢谢!
- @Wolf 这是 BJT 的饱和以及 β 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,或者是电感器铁芯的饱和。 两者同时发生将完全是偶然的情况。 因此,其中一个会启动转变。 如果您要使用空心变压器,则不可能发生铁芯饱和,并且将是 β 来完成这项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