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阶乘分解为大因子:关于 Factorial Decomposition 的研究

我最近上传到 arXiv 的一篇论文 "Decomposing a factorial into large factors",研究了量 {t(N)},它被定义为可能将 {N!} 分解成 {N} 个因子 {a_1, \dots, a_N} 的最大值,其中每个因子都至少为 {t(N)}。该序列的前几个值是:

\displaystyle 1,1,1,2,2,2,2,2,3,3,3,3,3,4, \dots

(OEIS A034258)。例如,我们有 {t(9)=3},因为一方面我们可以分解:

\displaystyle 9! = 3 \times 3 \times 3 \times 3 \times 4 \times 4 \times 5 \times 7 \times 8

但另一方面,不可能将 {9!} 分解为九个因子,每个因子都大于等于 {4}

Erdős 引入了量 {t(N)},并提出了关于 {t(N)} 的上下界问题;非正式地说,它询问了将 {N!} 分解为 {N} 个因子,能达到多么平均的程度。当分解任意数字时,这本质上是臭名昭著的 knapsack problem 的变体(在取对数后),但人们可以希望阶乘 {N!} 的特定结构可以使这种特殊的背包类型问题更易于处理。由于对于任何假定的分解,都有:

\displaystyle N! = a_1 \dots a_N \geq t(N)^N

我们根据 Stirling 近似得到一个上界:

\displaystyle t(N) \leq (N!)^{1/N} = \frac{N}{e} + O(\log N) \ \ \ \ \ (1)

在某个时刻,Erdös、Selfridge 和 Straus 声称这个上界是渐近尖锐的,即:

\displaystyle t(N) = \frac{N}{e} + o(N) \ \ \ \ \ (2)

{N \rightarrow \infty} 时;非正式地说,这意味着当 {N} 很大时,我们可以将 {N!} 分解成 {N} 个大小(主要)大致相同的因子。然而,正如 这篇后来的论文 中报道的那样,Erdös “认为 Straus 已经写下了我们的证明……不幸的是,Straus 突然去世,他的笔记也无处可寻。此外,我们再也无法重建我们的证明,所以我们的断言现在只能被称为一个猜想”。

Guy 和 Selfridge{t(N)} 进行了一些进一步的探索。有一个简单的构造给出了下界:

\displaystyle t(N) \geq \frac{3}{16} N - o(N)

它来自于从标准分解 {N! = 1 \times 2 \times \dots \times N} 开始,并将一些 {2} 的幂从序列的后面部分转移到前面部分,以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平衡这些项。更准确地说,如果从 {\frac{3}{8}N}{N} 之间的偶数中移除一个 2 的幂,并从 {\frac{3}{4}N}{N} 之间的 4 的倍数中移除一个额外的 2 的幂,这将释放 {\frac{3}{8}N + o(N)} 个 2 的幂,然后可以将这些幂分配到 up to {\frac{3}{16} N} 的数字中,以使它们的大小都至少为 {\frac{3}{16} N - o(N)}。一个更复杂的过程,涉及转移 {2}{3} 的幂,然后给出了改进:{t(N) \geq \frac{1}{4} N - o(N)}。然而,在这一点上,事情变得更加复杂,Guy 和 Selfridge 提出了以下猜想:

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建立了界限:

\displaystyle \frac{1}{e} - \frac{O(1)}{\log N} \leq \frac{t(N)}{N} \leq \frac{1}{e} - \frac{c_0+o(1)}{\log N} \ \ \ \ \ (3)

{N \rightarrow \infty} 时,其中 {c_0} 是显式常数:

\displaystyle c_0 := \frac{1}{e} \int_0^1 \left \lfloor \frac{1}{x} \right\rfloor \log \left( ex \left \lceil \frac{1}{ex} \right\rceil \right)\ dx \approx 0.3044.

特别是,这恢复了丢失的结果 (2)。先前 Erdös 和 Graham (Erdös 问题 #391) 猜想存在某个 {c>0} 使得上界的形式为:

\displaystyle t(N) \leq \frac{1}{e} - \frac{c+o(1)}{\log N} \ \ \ \ \ (4)

我们推测 (3) 中的上界是尖锐的,因此:

\displaystyle \frac{t(N)}{N} = \frac{1}{e} - \frac{c_0+o(1)}{\log N}, \ \ \ \ \ (5)

这与 Guy 和 Selfridge 的上述猜想 (i)、(ii)、(iii) 是一致的,尽管在数值上收敛速度有些慢。

(3) 的上界论证非常简单,可以修改它来建立 Guy 和 Selfridge 的第一个猜想 (i);原则上,(ii) 和 (iii) 现在也可以简化为有限的计算,但不幸的是,(3) 的下界中的隐含常数太弱,无法直接实现这一点。但是,现在有可能通过提供一套合适的分解来涵盖中等大小的 {N},再加上一些有效版本的下界论证,来众包对 (ii) 和 (iii) 的验证,该论证可以建立 {\frac{t(N)}{N} \geq \frac{1}{3}} 对于超过某个阈值的所有 {N} 成立。Guy 和 Selfridge 挑选出的值 {N=300000} 似乎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测试用例:我尝试的构造略低于 {100000} 的猜想阈值,但似乎勉强可以达到,只要对因子进行足够有效的重新排列就可以在这里工作。

我们现在描述 (3) 中上下界的证明。为了改进平凡的上界 (1),可以使用 {N!} 的大素数因子。事实上,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 和 {N} 之间的每个素数 {p} 至少一次整除 {N!}(并且 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 和 {N/2} 之间的那些整除两次),并且包含这样一个因子的任何因子 {a_i} 因此必须显着大于基准值 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。这个观察结果已经很容易导致 (4) 形式的某些上界,对于某个 {c>0};如果还使用略小于 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 的素数 {p}(注意 {p} 的任何超过 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 的倍数实际上必须超过 {\lceil N/ep \rceil p}),就会得到精确的常数 {c_0}

对于先前的下界构造,首先从初始分解 {N! = 1 \times \dots \times N} 开始,然后试图通过移动一些素数因子来“改进”这个分解。对于 (3) 中的下界,我们改为从大致为以下形状的近似分解开始:

\displaystyle N! \approx (\prod_{t \leq n < t + 2N/A, \hbox{ odd}} n)^A

其中 {t} 是目标下界(因此,略小于 !{[{N/e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N%2Fe%7D&bg=ffffff&fg=000000&s=0&c=20201002)),并且 {A} 是一个适度大小的自然数参数(我们将取 ![{A \asymp \log^3 N}](https://s0.wp.com/latex.php?latex=%7BA+%5Casymp+%5Clog%5E3+N%7D&bg=ffffff&